吞了大象的蛇


像這樣公開發表的機會並不常有。

亞爾深深吸一口氣,然後緩緩踏上了簡陋的「講台」,一個說實話費了點工夫才拿到的肥皂箱。

「各位下午好,我們是哲學與文學讀書會,接下來約一個小時的時間,我們部的部員會在這裡進行各種小演說。」中庭的回音效果很好,即使沒有特別準備大聲公,只要稍微大聲些,就能夠讓聲音迴盪於克拉倫斯樓,「我是這個讀書會的部長,約克學院八年級生,亞爾弗列德.哈里斯。」

「我的題目是『吞了大象的蛇』。」

「也許有不少人能從題目猜到我要說的是什麼,是法國作家聖修伯里的《小王子》。這篇故事裡值得拿出來討論的情節有許多,在這裡,我想提到的是這本書最一開始的情節。」

「如果我今天突然問你,『吞了大象的蛇』該怎麼表現,你會畫成什麼樣子?為了使表達完整,也許你會選擇畫出一隻被大象撐大的、以透視表現的蛇,以防那些不知緣由的人不明白你想表達的意思。」

「當然,這時候也會有人說,『嘿!蛇怎麼可能吞得下大象!光是牠的嘴巴就不夠大到能塞下大象,就算是慢慢地吃掉好了,整隻大象的份量肚子也會被撐破了吧?』」亞爾刻意換了一個語氣呈現,誇張的語氣與放大的肢體動作,「『現實中根本辦不到!』之類的話。」

「有些讀過的同學或許知道了,在《小王子》中,主角是畫成了帽子的模樣──『帽子』這個名字是那些不明白主角的大人以為的樣子,有興趣的同學不妨去看一看原作裡的插圖。」

「主角拿著自己的作品詢問大人的方式也很有趣,『這幅畫是不是很恐怖?』但因為所有的大人都認為是帽子,帽子自然沒有恐怖的地方,對吧?」

「到這裡,我們就能延伸出許多的問題了。」

亞爾稍微停下了聲音,並對台下露出了一個燦爛的微笑,並展開他下一階段的論述。
Report abuse